分页标题
2018-09-17 23:06:49   来源:未知   评论:0 点击: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熊柴 闫凯 导读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口带来的居住需求更是房地产发展的根基。我们在业内提出了广为流行的标准分析框架:“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基于该框架在2015年房价大涨前夜成功预测了“一线

  风险提示:官方常住人口统计存在偏差;人口流动识别方法存在误差。

  目录

  1 什么指标能更有效判断人口流动趋势?

  1.1 非普查年份常住人口存在统计偏差、数据缺失

  1.2 户籍人口、小学生数可辅助深化判断人口流动趋势

  2 中国3000个县人口流动格局

  2.1 地区层面:中西部劳动力回流,东部外来人口本地化,东北人口加速流出

  2.2 分线城市层面:一二线人口大幅流入五六线流出,劳动力先行子女逐步随迁

  2.3 都市圈层面:人口流动更加分化明显,都市圈内县人口大多流出

  3 哪些地区人口在流入,哪些在流出?

  3.1 综合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小学生的判断标准

  3.2 3000个县人口流动全景:从三七分化走向二八分化

  3.3 中国人口流动展望及启示: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

  正文

  1 什么指标能更有效判断人口流动趋势?

  1.1 非普查年份常住人口存在统计偏差、数据缺失

  常住人口变化可直接反映人口流动,但在非普查年份存在统计偏差、数据缺失问题。常住人口一般指实际居住当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扣除出生死亡的自然增长后,常住人口增长即为反映人口流入流出的机械增长。

  中国年末常住人口是由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基于每年11月1日零时的人口调查或人口普查统计的时点常住人口推算。其中,尾数逢0的年份为人口普查,迄今已分别在分别于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开展六次,数据比较准确,但仍存在漏登,比如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漏登率分别为1.81%、0.12%。尾数逢5的年份为约1%人口抽样调查,俗称“小普查”,数据相对准确;其他年份则为约1‰的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偏差相对较大,一些地区会根据小普查和人口普查数据对中间的非普查年份数据进行调整。比如,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2011》,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量达207万,远高于2006-2009年54万的年均增量;但《北京市统计年鉴2012》则将2006-2009年年均增量上调至81万,2010年常住人口增量下调至102万。并且,为提高数据准确性,部分地区开始提高对非普查年份的抽样比例,比如北京、上海在2015年小普查时采取3%抽样,北京在非普查年份采取3‰抽样。

  由于抽样比例、数据调整及协调等问题,地区常住人口加总可能会与上级行政单位公布的常住人口有一定出入。比如,因全国总人口包括现役军人数和难以确定常住地的人口,一般会大于分省人口之和;2005-2010年末各省年末常住人口加总平均低于全国人口近1842万,2011-2016年平均低约510万。《辽宁省统计年鉴2017》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质量较差,市辖区数据与县数据加总明显不等于全市。郑州市统计局公布2016年市区常住人口为496.8万人,但依据《河南省统计年鉴2017》统计2016年郑州市市辖区常住人口加总为471.1万。

中国人口大流动:3000个县全景呈现
  非普查年份常住人口数据存在一定缺失,比如2016年全国地级、县级行政单位的常住人口数据缺失率分别为13%、22%。2016年,在全国338个地级行政单位中,有43个未公开常住人口数据,占比12.7%;在2850个县级行政单位(不含福建金门县)中,有617个未公布常住人口数据,占比21.6%。从地域看,2016年数据缺失地区主要为黑龙江、吉林、新疆、西藏等省的多数地区,和河北、内蒙古、山东、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多次与地方统计局沟通无果。
本文导航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人口 流动 3000 个县 全景 呈现

上一篇:2018年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选拔考试面试名单公布
下一篇:2020年美国经济衰退?高盛并不认同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