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时代到来 各种信息圈子竞相涌现
2015-06-06 09:23:44   来源:未知   评论:0 点击:

儿童节,一年只有一次。但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理财教育,却是应该每日不断。这种理财教育,包括浅显易懂的不轻易浪费,更有融合在点滴日常生活中让钱生钱。而且,这绝不仅仅是一种高大上的东西,相反是很有必要的。 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我带着小孩,与亲
儿童节,一年只有一次。但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理财教育,却是应该每日不断。这种理财教育,包括浅显易懂的“不轻易浪费”,更有融合在点滴日常生活中“让钱生钱”。而且,这绝不仅仅是一种高大上的东西,相反是很有必要的。
  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我带着小孩,与亲戚家的几位小孩“会师”。几位亲戚中,有外企人力总监,有金融机构高管。两家亲戚对于他们家孩子的金融意识培养,差异无疑是比较大的,但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这位在外企工作的亲戚,特别重视对女儿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闲聊时谈到现在很热门的电视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他坚持鼓励女儿有节制地去收看。他说,这里面体现了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都是未来社会最需要的。在他眼里,情商的重要性绝不次于智商本身。
  金融机构高管的亲戚,早年在深圳某公募基金就职,每周深沪来往8次;近年短暂的上海“蛰伏”之后,今年初又开始与人合作创业,在北京做事,依旧是空中飞人。尽管是过着这种极其累人的生活,每次回到上海,他也总是要陪着孩子,一刻不舍。
  他对小孩的教育,我认为还是很成功的。与多数乖乖女的共同点我就不说了,小妹妹年龄不大,对金钱的保值增值颇有一番自己的理解,可能除了父亲对他“压岁钱”的管理别出心裁外,平日里谈话聊天三句不离本行,应该或多或少也对小孩有影响吧。
  我们家的小家伙,却从小就继承了父亲敢于放下身段,不避人言的“优点”。早年我曾经在家乡小城摆过地摊,走街串巷搞过推销。结果到了今天,儿子竟也把家里看过的《证券时报》一摞摞搬出来,摆在小区里“叫卖”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当然,这是几年前他4、5岁时的事了。我曾经温和地训斥他说,赚钱不是靠出卖家里的东西,而应该依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应得的报酬。不过,小孩子天真的做法,还是应该俯下身子去欣赏的。
  对于支付宝、余额宝还有微信红包之类的东西,我相信现在的小孩没有谁不熟悉的。家里的余钱,有不少父母就存在余额宝里,我们也不例外。而每逢春节,在一群孩子面前,也偶尔会搞一出微信红包的发放仪式。只要谁能通过微信语音说一句吉祥话,博得大人开心,就可以送出若干次抽红包的机会。
  时代的进步,寻常百姓理财手段的丰富,无疑对下一代形成了潜移默化的金融意识培养。近年来股票市场的持续火爆,令炒股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又会对孩子们形成怎样的影响呢?现在已经有了所谓“大学生炒股”、“农民炒股”的新闻轶事了。但总体上内地股市的“恶炒”气习未改,那些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入市,我倒是不太认同。一夜暴富的神话,更是不可能持续的。
  与此相关的,倒听说过一个类似于什么“董事长学习班”的微信公众号。就是某些早于他人开窍的聪明人,手中恰好握有相关资源的,就把一些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夫人召集起来,利用大众对这些精英人群家庭教育的仰慕,拉人入伙,听董事长夫人们讲讲她们的育儿经,或者让年龄相仿的孩子们获得在一起活动的机会,既育儿,又交流了商场信息。
  不过仔细一琢磨,这好像有以小孩教育为“幌子”,实现大人之间信息共享真实目的的“嫌疑”呢,呵呵。不过,还真佩服这群始作俑者,抓住了大众心理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但是,如何避免和杜绝内幕信息的泄露,相关监管者是否应该加以注意呢?
  还听说过上海某些超级高档别墅区里,由业主自行组织的类似的儿童俱乐部。更有一些海外知名培训机构,很有针对性地在这些富人区组织起了各种“营”。这类似于华尔街午间休市时,咖啡馆里交流信息的拥挤人群。
  与借用小孩作为经济信息沟通的纽带不同,现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EMBA班、顶级金融班等,里面的企业高管多数也都是冲着经济资源的互动共享而去的。至少在我所知道的,某知名大学的该类总裁班,每一期的间隔已由此前的半年,迅速变成2个月了,听说还供不应求呢。
  金融本来就是由资源圈子组成的,但愿它不会异化为一座围城。  

相关热词搜索:理财时代到来 各种信息圈子竞相涌现

上一篇:为梦想创业,为梦想投资—创业宝
下一篇:英国《金融时报》:为什么香港股市A股不跳舞?没有泡沫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